春联的起源,据记载是从五代时后蜀主孟起题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好长春”开始的,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因为春联的实用性,会增添新年到来喜气洋洋的气氛,所以千百年来,人们一直沿用至今。
过去,济宁一些人家的大门上常见到这样的对联:
(1) 忠厚传家久,
诗书继世长。
(2) 礼乐百年承燕翼,
诗书千载荷龙光。
(3) 善为至宝一生用,
心作良田百世耕。
(4) 荆树有花兄弟乐,
碗回无税子孙耕。
这些春联,都是夸耀门庭,宣扬了封建意思,保存价值不大。
另有,歌颂明媚春光的佳联也很多,写得大自然处处包含着无穷的生命力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,读来可以鼓舞人们奋进。如:
(1) 柳绿桃红万物逢春皆得意,
鱼跃莺飞一年开始各飞腾。
(2) 芳草回春依旧绿,
梅花时到自然香。
(3) 春风大雅能容物,
秋水文章不染尘。
(4) 春风得意花千里,
秋月扬辉桂一枝。
过去,商店过年多用以下春联:
(1) 财连银汉三千丈,
利贯金城百万家。
(2) 福如天上春云盛,
财似源头活水来。
(3) 生意兴隆通四海,
财源茂盛达三江。
(4) 经营不让陶朱富,
货殖何妨子贡贤。
(5) 五湖寄迹陶公业,
四海交游晏子风。
这些春联,表现了商家过年祝福营利的心愿。同时也表现了效法古人――子贡、晏子、陶朱以义取利的经营作风。
另外,坐落在济宁南门外吉市口路东的如葆斋果品杂货店,是一个历史悠久,颇负盛名的商店。它的五间店门面上的对联是济宁名士采用冠顶七言的笔法撰写的,其联语如下:
(1) 如兰雨润清香远,
葆芳春茂馥气浓。
(2) 茶经品备成鸿业,
食谱精制著骏声。
(3) 海市海洲通贸易,
味浓味淡妙经营。
(4) 杂陈六合千般物,
货得四方万倍金。
(5) 果夸济水无双处,
店设渔山第一家。
从每联第一字横看即是:如葆茶食海味杂货商店。
这样除装潢门面外,还其到扩大宣传所经营商品的作用。
春联反映了时代气息,解放后,人民大众当家作主,六亿神州换了人间,劳动人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,写了很多好的春联。1946年济宁第一次解放过春节时,在一家门上有这样一幅春联:
愿国计民生皆有如此新气象,
看悬旗结彩足然过了太平年。
这副楹联,不落俗套,反映了解放后的新气象和人民群众渴望太平的强烈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