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堂上称点心
马 彪 讲述
朱晋卿 搜集
凌官大堂上又热闹起来。他桌上摆着六包大小相同,颜色一样的点心,还有一杆称,是怎么回事儿?
这要从关帝庙街上,住着年过花甲的齐家老汉俩说起。他们老两口在西关外,有祖上留下的一块田,每天用小车推三趟黄土,送到官府马厩里去,挣回点钱买粮柴度日。夫妻相依为命,一晃三十多年。他们无儿无女,十分凄苦,白天黑夜地拚命干。
齐老汉两口推土卖的事情,不知道怎么叫凌官听说了。他这几天办完州衙的公事,就每晚一手提马扎,一手拿根套绳,去帮助老两口拉偏套。
开始头一天,拉得很顺当。第二天,凌芬看齐老汉推车很自在,他没有推过小红车,也非要推推不可。齐老汉一听他是南方人的口音,更不愿意让他推了。凌官说:“老汉,你年纪大了,需要休息,我也来推一会儿。”老汉没法儿,就同意了。
凌官接过车袢,往肩上一放,两手攥车把,就不是个味儿。他深一脚浅一脚,像喝醉了酒,这样东倒西歪,一转溜车翻了,一车土来了个底朝天。好发火的齐老汉,对白拉套帮忙的当然不会发火。三个人好不容易把土装进筐里,向前推去……。
这天,凌官出来晚了。他出了西关往夏桥走,看不见推土的人影,也听不见推士的车子“吱嗄”声。心里很纳闷,怎么车不见,人也不见呢?就顺路往前迎他们。凌官又走一百多步,一转弯见远处路上有个黑乎乎的人影,上前看,正是齐老汉。老两口正忙着整理歪倒的小车哩。凌官急走几步,一哈腰把车掀起来。车偏沉,他让老大娘到一边压着把放稳车。齐老汉才站起身来,直喘粗气。凌官顺手把马扎递过去,让他坐下休息,自己忙拿锨装土。他暗暗想:这老妇推车的活已不能再干了。可怎么办呢?却想不出好办法。三个人收拾好,推的推拉的拉,小车上了路。凌官帮他们爬过了几个高岗,进了州城才分手独自回衙。这些天,每天如此。
齐老汉听旁人说:这些天来帮他俩白拉套的,就是州官衙门的凌官老爷,心里说不出的感动,就一早去点心店里称了包点心,送到公堂来,表表老两口的心情。可是,每夜相见都认识,白天凌官一穿上官服,齐老汉两口也换上干净的布衣衫,彼此就不认识了。齐老汉叫了一声:“凌大老爷!”嘿,这声音被凌官听出来了,忙忙也叫了一声“齐大爷!”然后,请老两口在一旁坐定,问他们来公堂有何事?老汉忙将手中点心送上说:“俺是来谢老爷的!”这时,师爷远来,误认有何公案要断。凌官看见师爷就觉得有了解围人,忙让他处理这两包点心。
师爷听了“白拉套”经过,就说:“这好办!”他拿起点心在手上掂量一下,觉得斤两不足。便在凌官耳边一说,凌官灵机一动,就要办案。
他把两包点心让人复称,结果少一两还多。本想拿这两包点心去处理卖点心的,但怕人家不服。他就自己掏钱派人去又称了二斤回来,并让点心铺里掌柜的也带二斤点心和一杆称来,准备在大堂上当众称过。若没有破绽,万事皆休;如有缺斤短两,定要罚他。所以,公案上摆了六包点心,十分热闹。现在,凌大人一包包复称,结果是没一包足斤足两的。称罢,凌官指着点心、称说:“刚才问你,你说货真价实足斤足两,眼前事实你该怎么讲?”站在一边的掌柜的,只好说:“愿听凌大老爷处断。”凌官一拍惊堂木又问他:“你什么时候开的点心铺?一年做多少点心?”掌柜的就说是什么时候开店、一年做多少。凌官又让师爷每斤按最少的缺三钱合计,总数是多少立刻算出来,缺的数共折万吊钱。凌官就说:“大家听着!本官要点心铺掌柜拿出不义之财百分之一,送给齐老汉两口,作为他们养老使用,你等是否同意?”众人听了说好。站在一边的掌柜,也“扑通”跪下,谢凌大老爷从宽之恩。从此,齐老汉两口,再也不必日夜推车了,他们老有所养啦!